切实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领导

来源:未知

作者:admin

日期:2017-03-23

 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

 

切实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领导

中共抚松县委书记    

2017年2月27日

 

 

几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不断增强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,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,把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。

一、加强工作领导

历届县委、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关工委工作,始终把支持关工委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,放在心上,抓在手上,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县委、县政府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,列入县委、县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,科学谋划、积极推动。县委常委会、县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,专题研究一次关工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,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。2012年,县委立足于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,出台了《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》;2015年,县委出台了《关于在全县开展党的建设“未来工程”的实施意见》;2016年,县委出台了《关于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领导的实施意见》,为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

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。采取行业化组建模式,依托县关工委建立了县关工委党的工作委员会,全面负责指导协调各级关工委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开展。并且,还同步在全县14个乡镇关工委也组建了基层关工委党组织。目前,县、乡两级关工委党组织已全部完成组建,各级关工委党组织的党的工作也已全面有序展开。目前,我县共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关工委组织229个,关工委成员686名,已形成了城乡全覆盖的立体化关工委组织网络。近5年来,我县还召开了两次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。同时,县委、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成员,身体力行带头支持关工委工作,经常深入各乡镇、社区、村和中小学等基层单位调研指导关工委工作,走访慰问关工委“五老”同志等在全县营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。

二、强化工作保障

一是强化经费保障。在全县建立了“县级财政+乡级财政+部门(企业)募集”的经费保障机制,保障关工委工作的正常运行。县委、县政府几次召开常委会、常务会提高驻会老同志工作生活补贴,年达70万元,其中财政列支55万元,本单位自补15万元。另外还有10万元用于县关工委的日常办公经费。二是强化阵地保障。按照布局合理、规模适当、设施完备的原则,采取单独建设、联合共建、资源共享等方式,积极解决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办公活动场所。2016年,为县关工委调配1000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所场所。三是强化力量保障。县、乡镇都选派了专职人员负责关工委工作。县级由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具体分管关工委工作;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;农村、社区、学校等基层单位均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,使各级关工委的领导力量不断强化。2016年,县委、县政府还为县关工委新增了一名事业性编制,定向招录了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。目前,县关工委编制职数已增加到9人。

    三、推动工作创新

一是创新发展“绿色家园”。20063月,“绿色家园”在我县松江河镇创立。目前,我县“绿色家园”已取得了从内涵概念到工作对象、工作任务、工作体系、工作模式、工作方法、工作流程、档案建设、制度建设到基地建设等一整套的实践创新成果,切实发挥了对特殊弱势群体青少年帮教帮扶工作的重要作用。10年来,全县“绿色家园”共帮扶帮教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青少年2600余人,共募集帮扶资金1550余万元,各类物资帮扶5600余件,折合现金约1200余万元。其中,全县“绿色家园”共接收有劣迹的失足青少年帮教对象261人,目前,已有198人被解除帮教。二是积极开展党的建设“未来工程”。2015年,县委出台的关于在全县开展党的建设“未来工程”的实施意见,全面落实了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体责任。构建了各级党委加强领导、组织部门牵头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、关工委主动作为的“党建带关建”关心下一代工作格局。在乡镇、社区,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和在职党员进社区,积极开展“小小微心愿”“爱心超市”“心灵看护行动”等丰富多彩的帮扶帮教活动。三是加强基地建设。2015年,县委、县政府筹集资金220余万元,在“绿色家园”发源地的松江河镇,利用以前的学校教学楼建立了一处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抚松县青少年教育成长基地,从北京、白山聘请专业人员科学设计,采用声、光、电、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,使宣传教育形式更加形象生动,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。该基地共分三部分内容设计,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展室,设计了爱国主义教育、法制教育、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等宣传教育内容;二是“绿色家园”成果展室,全面展示了我县“绿色家园”的创立、发展过程和经验、成果等内容;三是青少年教育品牌建设成果展室。成立了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,配备了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。自基地建立以来,接待各地各级领导和本县中小学生78批、6800余人。

上一篇:校园霸凌影响孩子一生

下一篇:延伸审判职能 搭建普法平台

opyright © 2024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5346号 

技术支持:吉林省关工委网络数据信息中心